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创意书屋 > 其他类型 >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完结文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完结文

淡水流云2025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老萧说道:“我越想越觉得小郑说的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就去办这个事情。”他又跟元初说:“小郑,你放心,我办完了给你通个信。”“好!谢谢萧组长。”老萧担任了这个柴油发动机推广小组的临时小组长。所以大家这次都管他叫萧组长。培训原计划是十天,元初精心设计了课程,尽可能把所有知识在十天之内以填鸭式教学方法塞到大家的脑子里,让大家对知识和理论有个系统的了解,回去以后再认真琢磨就行。十天结束后,老萧几人就撤了。但是前来参加培训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头昏脑涨不肯撤,他们纷纷联系原单位,申请留下来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争取把技术吃透了再说,让原单位把钱票和延期的介绍信给他们寄过来。元初:“……”她只好继续教。十天的课程拓展成了一个月,元初都累...

主角:赵庆军老袁   更新:2025-02-06 16: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庆军老袁的其他类型小说《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完结文》,由网络作家“淡水流云2025”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老萧说道:“我越想越觉得小郑说的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就去办这个事情。”他又跟元初说:“小郑,你放心,我办完了给你通个信。”“好!谢谢萧组长。”老萧担任了这个柴油发动机推广小组的临时小组长。所以大家这次都管他叫萧组长。培训原计划是十天,元初精心设计了课程,尽可能把所有知识在十天之内以填鸭式教学方法塞到大家的脑子里,让大家对知识和理论有个系统的了解,回去以后再认真琢磨就行。十天结束后,老萧几人就撤了。但是前来参加培训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头昏脑涨不肯撤,他们纷纷联系原单位,申请留下来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争取把技术吃透了再说,让原单位把钱票和延期的介绍信给他们寄过来。元初:“……”她只好继续教。十天的课程拓展成了一个月,元初都累...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完结文》精彩片段


老萧说道:“我越想越觉得小郑说的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就去办这个事情。”

他又跟元初说:“小郑,你放心,我办完了给你通个信。”

“好!谢谢萧组长。”

老萧担任了这个柴油发动机推广小组的临时小组长。所以大家这次都管他叫萧组长。

培训原计划是十天,元初精心设计了课程,尽可能把所有知识在十天之内以填鸭式教学方法塞到大家的脑子里,让大家对知识和理论有个系统的了解,回去以后再认真琢磨就行。

十天结束后,老萧几人就撤了。

但是前来参加培训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头昏脑涨不肯撤,他们纷纷联系原单位,申请留下来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争取把技术吃透了再说,让原单位把钱票和延期的介绍信给他们寄过来。

元初:“……”

她只好继续教。

十天的课程拓展成了一个月,元初都累得精疲力尽了,才终于把人送走。

这帮家伙走了以后还隔三差五给她写信询问各种问题。



老萧返回京城之后,向一机部领导汇报了关于申请专利的事情,“我觉得小郑说的有道理。就算咱们不指望捞好处,但是咱们得防止别人拿这个来害咱们。帝国主义国家利益至上,他们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剥削和压迫我们,我们国家特有的这些东西,都应该申请专利。”

现在普遍实行军管,一机部的部长姓李,部队出身,打过抗战,打过内战,也打过漂亮国,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深得很,听老萧这么一说,他当即就陷入了沉思,想了又想,觉得老萧说的有道理。

“这事不能光是咱们干,得通过计划委和国务院,需要申请专利的不光是我们一机部,还有其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咱们得把这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干,不管成不成的,总要申请一下子再说。

如果能成,那就像你们说的,以后那些国家的厂子想要使用这些专利的内容,就得问咱们同意不同意,得征求咱们的意见。物资方面的好处暂且不说,这个国家荣誉感就非常重要。”

老萧听得连连点头。

李部长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既然决定要做,就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申请专利的事情迅速报到了国务院,又报给了领导人,经过层层研究、审批,最终决定让各部委把能申请专利的内容全都报上来。然后交由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申请。

其实,华国一开始是重视专利的,只是那个《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实施了挺长时间,一共也没有几项专利出来,渐渐地也就没人再重视这个事了。最终,相关法律被废止。

重视啥呀?根本就没有。在国内都够不上专利,拿到国际上就更别提了。

不过,一机部的延伸思考非常好,专利不一定非得是现代技术,也可以是传统的东西。

当然了,现代技术一旦有所发展,也要着手进行专利权的申请。

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有国家层面的支持,申请专利的工作进展非常快。

不过专利审批需要的时间比较久,这个还要等。

1972年,元初又设计了一款汽油发动机,专供国产汽车使用。

海市动力机厂一下子成了更香的香饽饽。

张庆斌又给元初从一机部申请了一份专家补贴,同时把她的级别又往上升了一级。


这几年部门设置比较乱,之前的农业局、水利局都没有了,合并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万幸的是,最乱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现在这个小组已经不是整天斗这个斗那个,而是开始干正事了。

冯家村要做的这件事,正好撞上了领导小组重整旗鼓准备大干一场彰显政府部门存在感的时候。

领导小组两眼放光,比冯家村还积极。

天时地利人和,这事不干都不行了。

县农业水利局领导小组再次向上请示,从市农业局请来了专家,一起到冯家村对周边的山地进行考察、规划,务必要把这件事情做成了。

冯家村大队委一下子就忙了起来。

大队委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冯振国做了激情洋溢的发言,动员大家鼓足干劲搞生产。

五名知青也特别积极踊跃的报了名,这一批知青都是高中毕业生,学习能力不差,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老实讲,来到农村就下地干活,他们是有点迷茫的,干活他们肯定比不上老农民,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优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

现在好了,冯家村要尝试新的东西,那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好好学习,争取成为立体农业的技术员,以后能够带领大家搞生产。

他们好歹有点基础,学东西应该会更快一点。

冯家村人对这几个知青的印象不错,虽然刚来的时候磕磕绊绊,但是人家态度十分端正,不会就学、就练,来了一年多点,现在干活不比他们差多少了。

专家们考察之后,经过讨论,对冯家庄周边的野山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什么东西,需要前期进行哪些工作,全都说的清清楚楚。

社员们只要按照规划施工就可以了。

冯振兴和元初也忙了起来。

元初是作为中草药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参加,冯振兴就和大家一起干活,他对冯家庄有很强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也很强,发自内心的想要把家乡建设好。

更别提这主意是他闺女出的,他当然要大力支持一下。

元初叮嘱他:“爸,悠着点干,咱是义务劳动的,别累坏了让你闺女我心疼啊。”

“知道了,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这段时间感觉好多了,可能是天天喝那蜂蜜水真的有用,我觉得全身轻松,以前我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现在没事了。我头都很久没疼了。”

元初一惊一乍:“你还全身疼呢!”

之前冯振兴可没跟委托人说过这些,他总是说自己特别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冯振兴自知失言,连忙找补道:“有点疼,不严重,不是什么大事,我不是怕你担心吗,所以没说。现在是真好了。”

元初心道,可不好了吗?除了给他加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泉水,元初还用自己的治愈异能帮他梳理了一下身体,他已经恢复了。按照现在这个身体健康状况,长命百岁都不是问题。

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她还是“哼”了一声,表达自己对冯振兴不说实话的不满。

冯振兴:“……”

倒反天罡!谁家闺女敢管着爹啊?也就他家这个了。



1970年9月,冯家村分来两名新知青,一个叫顾长风,还有一个叫宋言礼。两个人都长得帅气有型,一来就吸引了很多欣赏的目光,但,也只是欣赏而已。


没过两天,她就成功地在小区里见到了一个年轻靓丽的女同志。

她的头发油亮顺滑,没有扎起来,沈昭猜测应该是及肩的长度,因为发梢完全裹在了浅灰色的围巾里,露在外面的部分被围巾挤压,膨起了好看又自然的弧度。

她的下巴也被围巾挡住了,看不出完整的脸型,但是露在外面的部分都很完美,额头饱满,皮肤白净细腻,一双杏眼灵动有神,双眸含笑,怡然自得,一看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总觉得和她在一起会非常轻松愉快。

沈昭心想,难怪祈川会喜欢人家,她也喜欢啊。

她毫不迟疑地就上去搭讪了。

这一天,元初在小区里结识了一位年长她十来岁的好朋友,名字叫沈昭,在科学院计算所工作,从事的是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她留着短发,看起来十分干练,性子又很温婉从容,眼角的细纹丝毫没有减损她的魅力。

在随后几天的闲聊里,俩人也聊出了一些渊源。之前在一机部和元初一起工作过的一位同志,是沈昭的朋友。而沈昭,还是钟祈川的小姨。

元初觉得,她和沈昭相遇的“巧合性”可能要打个折扣。

系统说道:“你问我啊,我都知道。”

元初偏不问,“都知道了就没意思了。我自己慢慢探索吧。”

钟祈川喜欢她,她又不是感觉不到。要是连别人对她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分辨不出来,那她的精神力不是白练了吗!

她猜测,应该是钟祈川在沈昭面前露了端倪,沈昭问出来了,又恰好听说过她的名字,所以出于好奇心,特意来偶遇她。

有点刻意,但无伤大雅。她并不介意。

这主要还是因为,沈昭确实很优秀,结识这样一个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等到钟祈川从东北探亲回来,就发现他心仪的姑娘和她的小姨已经成了亲亲热热的好姐妹。

那天他一下火车就直接到了小姨家,想着跟她打声招呼就回部队。没想到,在小姨家见到了郑元初同志。

沈昭那天在家里包馄饨,她自认自己做馄饨手艺一绝,热情邀请元初来用餐。

元初带了一把自己在屋子里种的鲜嫩的小白菜苗,又带了两个她自己种的西红柿,沈昭看得两眼放光。

现在的京城,冬天的看家菜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家家户户都堆了一堆冬储大白菜,绿色的蔬菜是很罕见的,西红柿更罕见。

当年漂亮国总统访华,为了显示我们的物资丰富程度,特意在他路经之处的一个菜店里摆了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据说是从南方空运过来的,寻常人进去凑近了看都不行,更别说上手摸一摸了。

上次她去元初家串门,看见她种在客厅里的青菜和西红柿,羡慕极了。

她之前都没想过在屋子里种菜呢。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小区是有集体供暖的,冬天的时候屋子里暖和得很,能种菜也不奇怪。明年她也想办法弄几个木箱子,在屋子里种上。

小白菜苗也叫鸡毛菜,太嫩了,沈昭没舍得炒,洗干净焯水,直接放在馄饨汤里,西红柿更是直接当水果吃,洗干净她和元初一人一个。

正准备开动呢,钟祈川回来了。

沈昭说他:“你是狗鼻子吧?怎么这么巧呢!”


系统给她通报了一下郑家的进展。

前不久,郑元亮结婚了,时间只比李志祥早一点点。

他娶的是个年轻姑娘,没有工作,也是为了不下乡才找了大她好几岁的郑元亮。

结婚以后,这姑娘就盯上了郑元敏的工作,每天给郑元亮吹枕头风,想让郑元亮出面,劝说郑元敏把工作让给她。

她也知道,这份工作原来是张云的,想要顺利拿到工作,还得张云同意才行。

郑元亮倒是被她说动了,但是张云却是坚决不同意的。

“工作给了你,元敏就得下乡。你自己都不想下乡,通过嫁人来躲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好意思提这种要求呢?再说了,工作给了元敏,那就是元敏的,这事她不同意,谁说都不好使。”

再说了,她的小儿子和小女儿都面临下乡危机呢,就算是让,也是让给自己的孩子,有你这个儿媳妇什么事?

现在的学制是五二二,郑元方和郑元圆今年也高中毕业了。张云托关系给他俩开了一张病假单,好歹能拖一段时间,让他们先找找工作再说。

实在找不到,老头子就把他的工作让小儿子顶班,至于小闺女,就下乡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也试探过元敏的态度,想让她嫁人,把工作让给元圆,但是元敏不同意。她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不愿意将就。更不愿意把工作让给元圆,自己下乡。

元敏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让,怎么会让给刚进门没多久的大嫂呢?

被驳回了,新媳妇也没放弃,还想再劝一劝:“妈,瞧您说的,我这不是为了咱们这个家吗?元敏迟早要嫁出去的,她带着工作走了,那咱们不就损失大了吗?我这没有工作,就靠元亮那点工资,以后怎么养孩子?怎么……”

话没说完,就被张云打断了。“以后再说以后的。现在,就是尽量让大家都别下乡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为了这看不见影的以后,害了我自个的闺女。你就不用再打元敏工作的主意了。”

新媳妇嘴上没再说什么,但是她转动的眼珠显示,她并没有放弃。

系统跟元初说:“她要这份工作,也不是为了她自己,是为了她弟弟。她想把工作拿到手,等以后她弟弟需要下乡的时候再转给她弟弟。”

元初觉得好笑,“他们把国营大厂的工作当什么了?大白菜啊?就这么转来转去的。我觉得棉纺三厂不会让她们这么胡来的。”

系统说道:“光是郑元敏那一关她就过不了。郑元敏作为小世界的女主,还是有点东西的。最起码知道自己要什么,意志比较坚定,不会轻易为了别人妥协。”

元初点头表示认可。

事实也确实如此,任凭郑元亮的妻子再如何上蹿下跳的挑拨,合纵连横都使出来了,郑家除了郑元亮,没一个人配合她,郑元敏当然也没有改变主意。

病假单最长一个月。一个月后,知青办又开始上门来做工作了,这回没法再拖,也不敢再拖,郑铁军把自己的工作转给了郑元方,没有工作的郑元圆只好下乡了。

张云对她比对委托人好多了,给她准备了不少东西,还给了她一百块钱,知青办给的下乡补贴也悉数给了她。

大概是这个年代的女孩子大部分都被规训过,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不能和家里的男丁相比,所以郑元圆对于郑元方能留城而她却要下乡,并没有太大的怨言。也可能是因为,她提前就是知情的,家里人并没有瞒着她。亦或者,是因为张云给她准备的这些东西。


元初回去继续工作了。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忙得脚打后脑勺,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努力完成新产品的试制,有的工人师傅都好几天没回家了,平时就住在车间里。

潘教授和刘教授每天给学生们上课,上完课就带着学生们过来干活,没黑天没白天的忙碌。

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她作为新产品的技术总负责,自然不能拖后腿。

和国家利益比起来,郑家那点小算计真的不值一提。

不就是郑元亮要结婚了,想让她掏点钱吗?

郑家人是有点贪得无厌的属性的。原剧情里,委托人下乡了,一无所有,他们也就不惦记了,几个人也能和和美美的过下去。

这辈子,元初找到工作留在城里,他们又惦记上她这点工资了。就是见不得她好,更见不得她比家里其他人过得好。

但是,掏钱是不可能掏钱的。

虽说上辈子委托人死于剧情杀,但郑家人的冷漠无情也是添了助力的,元初不去刻意打压他们都是她心善,以及忙得顾不上,怎么可能和他们还有牵扯?

元初觉得,得让这些人深刻理解一下断绝关系的真正含义。

忙完了手上的活,元初抽空去了趟厂长办公室,跟张庆斌说:“有个后顾之忧需要您帮忙解决一下。”

张庆斌就欣赏她这个直言不讳的个性,闻言便问道:“什么后顾之忧啊?”

“就我家里那点破事呗。”

“他们又干啥了?”

“我那断绝关系的弟弟,今天来找我。我忙得很,没工夫见他,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来干啥的。但我家那些人我了解,肯定是来给我添堵的。在他们看来,我就该留在郑家给大家当牛做马,当仆人老妈子伺候他们。现在我找到工作了,离开家不伺候他们了,他们心里不好受了,特意来找我麻烦。”

张庆斌抽了抽嘴角,这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诚,真是一点遮羞布都不给她家那群人留。

虽然但是,他得客观公正的说一句“干得好”!那家人就配她这么对待!

“那你想怎么办?”

元初笑道:“厂长,我算是咱们动力机厂的人才吧?”

“什么叫算啊,你就是!”

小郑这个设计,潘教授和刘教授后来一直在研究,越研究越觉得精妙绝伦,有些地方是他们根本想不到的。

“那咱们厂子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人才的身心健康吧?厂子得做好最基本的后勤保障,好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为了国家的内燃机事业做贡献吧?”

“有!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那就好,我希望咱们厂能够用‘公对公’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您给棉纺三厂发个公函,让他们约束好自己的职工和职工家属,都已经断绝关系了,就不要上门来找麻烦了。要不然,耽误了新产品的研发和试制,他们棉纺三厂负责吗?”

元初拿出了掏心掏肺的态度,跟张庆斌说:“我跟您讲,我跟他们掰扯一万句,都抵不上您这份公函有用。”

她和郑家掰扯,那是扯不清的道德伦理问题,烦人得很。

还是让动力机厂和棉纺三厂替她出头吧。

郑家人和棉纺三厂的牵绊太深了。郑铁军、郑元敏和郑元亮都在厂里工作,张云虽然退下来了,但到了正式退休年龄依然可以领一份退休金,更别说他们现在住的还是棉纺三厂的房子呢!

让棉纺三厂敲打敲打他们,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张庆斌表示:“那肯定的呀!这是掐住了他们的命脉了。”

随时都能砸了他们的饭碗。

略一思索,张庆斌说道:“你放心吧,这个后顾之忧我帮你解决了,你就负责好好工作,咱赶紧把这个新发动机做出来。”

“谢谢厂长。”

张庆斌又笑道:“小郑啊,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只要你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国家就会保护你,不让你心烦。”

元初笑得眉眼弯弯,“我就是这么想的,为了能让国家一直保护我,我决定再接再厉,刻苦用功,争取成为内燃机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张庆斌哈哈大笑,“行行行,你有这份自信,非常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送走了元初,张庆斌立刻就拿起电话,联系了棉纺三厂的厂长老赵。

他们这些大厂厂长,经常在市里、省里的工业大会上见面,互相之间都是熟识的。

“老赵,我是老张啊,动力机厂的老张,我去找你,咱们见个面,我们厂有个攻坚任务,需要你协助一下。”

“啊?不是,你们厂的任务我怎么协助啊?要我提供布料给你职工们做衣服啊?”

张庆斌无语道:“别瞎联想,正经事,见面聊。你在办公室等我。”

“行吧。”

老赵挂断电话,和自己的秘书嘀咕:“动力机厂搞攻坚,让我协助?我除了能协助点棉布我还能协助啥啊?”

秘书劝他:“想不出来就别想了,反正张厂长马上就到了。他那儿离咱们不算远。”

老赵点点头:“给他泡杯茶。”

“好。”

秘书隔了十分钟左右才去泡茶,茶晾到能入口的温度,张庆斌就风风火火的赶来了。

老赵一看见他,就说:“先说你让我协助什么!”

张庆斌笑道:“不要你的东西,就让你帮忙说句话。”

老赵:“啥啊?”

张庆斌坐下,喝了半杯茶,又让秘书给满上,这才把元初和郑家的纠葛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郑元初同志是个发动机方面的天才,她进厂没多久就有了非常卓越的表现,这可不是我夸的,是我们工人大学的潘教授和刘教授夸的。

而且,她新设计的那款发动机特别厉害。设计已经验证过了,正在试制呢。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厂员工又找上门去给她添堵。你说说,像话吗这个?

之前对我们小郑不闻不问,当小丫鬟、小保姆使唤,两个孩子都要下乡,做母亲的偏心大的。偏心就偏心吧,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长,但你也不能太离谱了吧?

人家自己找工作,每天在外面跑,家里人不能支持就算了,还得让人家一边找工作一边做家务,给全家人当老妈子,人家孩子就几天没干活,就把人赶出去断绝关系。有这样当爹妈的吗?有这样当兄弟姐妹的吗?

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家庭什么时候这么无情无义了?他们这简直就是把我们小郑当仇人了!

小郑是个老实孩子,家里人让她走,她就走了,幸亏她有真才实学,又赶上我们厂招人,这才有了个工作。要不然,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身无分文,出门在外会遇到什么事,你想象不出来啊?我跟你说,她跟街道办租房子的钱还是我们厂里几个职工好心给她凑的。孩子太可怜了!

结果现在,你们厂职工一看她出息了,有工作了,挣工资了,又扒上去了。想干嘛呀?

我跟你说,你管管他们!给他们上上思想政治课,小郑现在是我们厂最重要的人才,新型大马力柴油发动机能不能造出来就看她了。

老赵啊,别让你的员工去给她添堵。只要你管住了这几个人,以后咱们国家的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装备上更优秀的发动机,也有你一份功劳。”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